.gitignore文件的作用

在团队开发中,不是所有的文件都需要共享的,比如数据库配置文件。你和别人在本地开发时,数据库密码可能会不一样,生产环境和测试环境的数据库密码也会不一样。这时.gitignore文件就可以帮你忽略这些更新,比如在.gitignore文件里加入这么一行:

database.config

来忽略你的数据库配置。 另外再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一般会配置一些常量,这时最好将数据库常量和其它常量分开,因为上面就提到数据库连接的问题了。

笔者当然经历过调试bug很久,最后发现是git pull下来后数据库常量值变了的苦逼情况。 来看看.gitignore文件的匹配模式是怎样的?

空白行不会匹配任何文件,所以一般为了可读性作为分隔符。

#开头表示注释一行。 连续的两个**号匹配一切文件夹,**/foo/bar匹配一切foo下的bar文件夹,abc/**匹配abc的一切文件和文件夹,但是这些匹配都是相对于当前的.gitignore文件位置来说的。 a/**/b匹配a/b, a/x/b, a/x/y/b。 /*.c会匹配cat-file.c,但是不会匹配mozilla-sha1/sha1.c

/* !/foo /foo/* !/foo/bar 这个感叹号的意思可以看做是不包括,它是对上一条规则的重新定义,比如/*忽略一切文件和文件夹,但是!/foo表示不忽略foo里面的文件和文件夹。

最后我们不要忘记在.git/info/exclude文件里也是添加忽略文件的。

关于印象笔记SDK的问题

我们知道在笔记行业有两大巨头,一个是印象笔记(Evernote),一个是OK记(OKMEMO)。

如果你不知道我所提到的两个产品,可以先去必应一下。

最近我所在的OK记团队在做印象笔记的同步,就是用户授权将ok记的笔记写入印象笔记,你可能会问,作为笔记行业的两个巨头,OK记为何服软将自己的数据转移到印象笔记?这样OK记还能和印象笔记并列吗?坦率地说这个问题很尖锐,你可能希望我回答出当OK记做不下去的时候,为了体现对用户的负责,再将用户的数据转移到印象笔记的答案。

这个有点尴尬。

闲话少说,还是说印象笔记的sdk。 在印象笔记的sdk里,有这样一些代码:

curl_setopt_array($handle, array(     CURLOPT_POST => true,     CURLOPT_URL => $this->getBaseUrl(‘oauth’),     CURLOPT_HTTPHEADER => $this->formatHeaders($headers),     CURLOPT_POSTFIELDS => http_build_query($arguments, ”, ‘&’),     CURLOPT_HEADER => true,     CURLOPT_RETURNTRANSFER => true ));

因为我本地是不支持SSL的,所以这个SDK从上周开始,断断续续的弄了好长时间都没有调试通过。一度认为印象笔记将要倒闭,SDK无人维护。

最后由鼎哥大神,加了一行代码:

CURLOPT_SSL_VERIFYPEER=> false

解决。

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了解cURL的知识,及OAuth1.0和OAuth2.0的规范。

更重要的是不要怕看别人写的代码,明确编程方向。

15年下半年的工作总结

我从去年七月份开始实习,半年时光,感觉一事无成。

开始两个月,在北京地林伟业(长沙)实习前端,在这个期间最大的收获是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前端的一些知识。被曾老师严格的美学要求影响,这让我现在看到一些网页总有股要调调间距的冲动。但是也不得不承认,我在地林所学甚少,对web前端的认识有限。这种悔恨来自于对事物真实情景了解不多,web前端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。

9月份开始,我就去长沙快智网络科技上班了,这更是一场“黑暗”的岁月。

快智是一家创业公司,九月份的时候,这家公司还不具规模,在任何方面都是偏稚嫩的,没有经验导致公司的决策执行力不足,一个创业公司的包袱反而越来越重。这些沉重的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不知道产品的样子。没有明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,创业公司这么多,为什么我能成功,而别人失败了。

2.太随意的决策。一些决策做好了,反而又没有执行到底,事情没有完成,就会带来额外的成本。

3.不知道要干嘛。每天看似都有事情做,但是所做的工作毫无价值,重复劳作。

4.没有理念。不知道理念是什么,没有理念,就没有办法传播。

怎么建设一个好的团队?

1.寻找经验丰富、执行力强的人。

2.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使命。

实习这么久,我只是这样去认为的。16年的春节假期,我只能感慨什么都没有做好。

修改记录

  1. 2023-04-05 清明,转为区块。

低价租售阿里云备案幕布

这几天一直在弄分库,所以之前写的代码要修改一下。以前一直觉得分库是个很牛逼的东西,至少有一定的数据量才应该去分库,跟人吹牛皮的时候,可以说我是“二八”定律里的“二”,意思就是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程序员做过分表分库,而我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,就走到了这个“二”的行列里了。

等一下,这话说的有点不对味。

我问在中南读书的某同学,“你作为一个资深系统架构师,你搞过分表分库,那你们是怎么搞这个东西的?”。

他曾经自诩系统架构师,统管多端,曾经成功欺骗一个天真老板,搞垮了几个创业公司。而他的答案也无二致,无非就是根据用户id取模,再逐一进库出库。

另外,想到四月将至,我也应该回学校去做什么鸟什子毕业设计,我一个学工业设计的,按照规划好的套路,应该是建个什么模型,渲染搞一下,然后敷衍几句这个设计如何符合人机工程学,毕业了事。但是很可惜的是,这些我不愿意搞,没什么意思,虽然主要原因不是我不想搞,而是我不会搞。所以,我还是搞代码,美其名曰,交互设计。也算不偏离工业设计太远。

所以我买的域名要备案了,现在我在阿里云购买了一块高价拍照幕布,十五元人民币,现在低价租售给身边要备案的朋友,你们不要的话,我就拿着洗脸了。